我的书房[散文]
图书和书房,在我的生活和心目中,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20世纪60年代初期,我在宁夏灵武县第一中学上初中,由于我特别喜爱文学,被选为全校唯一的学生图书管理员,协助从上海下放到灵武一中的马启良老师管理学校图书室。
当时,学校图书室处在唐代灵武古都城内墙南侧操场的开阔高地上,这里是一排新建的红砖瓦图书阅览和教学实验用房,中间的图书室是两个教室大的开间,几十个淡黄色的崭新书架上,摆满了以中外文学和教学、科学为主的各类图书。那个时期,灵武一中十分重视图书室建设,舍得花钱购买和添置图书,并确定有每天开放和借阅图书的时间。40多岁的马启良老师,是非常有学识的知识分子,他从上海下放只身来到偏远的宁夏灵武,除了在校门外的大墙上设计涂写大红字的时代口号等工作外,很多时间都是在图书室带我登书造册、分类上架、借阅登记等。几年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工作,我不仅阅读了许多中外文学书籍和诗刊,还涉猎了部分哲学等书籍刊物,脑海中也深深扎下了读书爱书惜书的意识。
1969年10月之后的几年,我在甘肃省军区步兵第一团、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五团相继被任命为政治处书记、干事、副主任时,尽管时代很闭塞,但独立的办公条件和时间空间,让我可以收集、阅读、存放一些文学书籍,不论是放办公桌、文件柜内,还是堆放床下或装在箱内,都被我视为最宝贵的物品,例如1973年春节期间,在兰州外文书店购买唯一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的《中国文学史》(四卷本,游国恩等主编),还有其它古典文学书籍等,我都妥善加以保存。要知道,在那个极其禁锢的年代里,在书店发现这么一些书籍,确实是非常罕见的。
20世纪70年代末期,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,中外文学图书的大量出版发行,让我喜出望外,进书店、买书、看书,成为我的最大嗜好。特别是1979年初我到甘肃省军区机关工作后,我有更多时间到书店选书买书和看书。从家中有第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柜到拥有五六个书柜,形成我的简单书房,我购买的书籍逐年在增加,且那个时期的图书都很便宜。如1982年春节期间,我在兰州古籍书店购买的中华书局1965年6月1版、1980年12月2次印刷的唐圭璋编《全宋词》(精装全五册),仅为18元。之后,我又选购了众多中国古典文学、近代文学、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书籍。1982年夏季,兰州黄河洪水超过历史之极,有进入市区街道的预警,为了保护我的这些图书,我将众多书籍打包装箱,转放到省军区办公楼三楼我工作的大办公室内予以存放。1984年12月,我报名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举办的“中国外国文学函授中心”两年多外国文学的系统学习,我又陆续购买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,至此,我的书房己具备个人使用的需要。
1987年元月转业林业系统后,随着森林生态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等,我又阅读、购买了许多自然科学、森林生态、生物物种、地球环境和世界主要国家以及国际综合博览的书籍,加上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赠送给我的书籍,形成了个人书房应有的书目,完全能够满足我对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生物物种和国际社会、中外历史等书籍的阅读及资料查询的需求。
退休后的这些年来,我仍然保持了每隔一段时间上一次书店的习惯,以便发现和购买一些最新版的书籍和图册,即便选不到自己想要的书册,也总会将兰州几个书城的各类图书快速扫视一遍。几次到北京,都要拿出多半天时间,到书店翻阅欣赏地理自然景观和野生生物等方面的图册书籍,每次都会选择一些带回来。以上这些,使书房的书籍时常有些新的补充,增加了新的阅读欣赏内容,使书房保持了时代感和活力。
我的书房保存的书籍主要有:1.百科全书和辞书志书;2.中国古典文学;3.中国近代文学;4.中国现代文学;5.外国文学;6.中外文学评论传记;7.自然科学和地球环境;8.生物科学和生物物种;9.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图文博览;10.中外历史;11.社会科学和著名人物著作传记;12.环球旅行和地图;13.中外林业和世界园林花卉;14.摄影和书法绘画;15.图册和期刊;16.中国传统玉瓷红朩制器欣赏;17.酒店和休闲运动场地欣赏;18.欧美百年精制枪械(猎枪)和狩猎等。
书房,数十年来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历程。
书房,是知识的天地和海洋。在我的书房里,有数不尽的日夜,让我放开心胸,思索飞翔。我的书房,窗户的大玻璃透明爽亮,每当早晨和午后,写字台或电脑边,放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清纯的龙井绿茶,或是一杯鲜扎橙汁和几块巧克力,在这高雅的环境和氛围中,舒心地品用,尽心的享受。我有时闭目思索,更多时间是阅读书籍或写作,此时,心静如水、心潮如涌,这是我享受生活、享用书房的最美好时刻。
多年中,我在书房中接待了许多朋友,与大家作了许多交谈。特别是有的朋友,数年前在我刚布置好现在这个书房之时,就相约来到我的书房,作了仔细参观,提出了很好的建议,赠送了非常精美的礼品和难得的绝版书籍画册,这是我极为感谢的。书籍,作为一种思想、感情和交流的纽带,其感觉和感悟是无限的。在品用咖啡或茶点时,我常常会靠在写字台边的椅子上,或是半卧在书柜前的软椅上,倾心地接打一些电话,朋友们之间的无拘无束的畅谈和交流,使大家的心情十分畅快和舒展。
在书房写字台前看书、写作久了的时候,我立起身,或是移着步子观赏书柜中的多彩书目,不时抽出一本来翻看,或是站到窗边仰望窗外的蓝天白云,注视窗前黄河东去的滚滚波涛,还有楼下街道、黄河桥面的车流和行人,总是思绪万般。身在书房之中,它让我的思维、让我的心境、让我的感受,与大地、与远山、与海洋、与世界紧紧连在一起。书房,让我的思想腾飞,让我的意识深邃,让我的身心舒畅,让我的灵感浪漫,让我的知识广泛。
这就是我的书房,就是我最珍爱和引以自豪的书房。